为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充分发挥医学专业特长服务乡村教育,西安交通大学“青医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四川省大邑县忠孝村、新民村,以“健康科普惠民生,知行合一促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健康课程、深入浅出的文化课堂以及紧密的校际协作,聚焦当地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提升与传统文化启蒙,将知识、技能与关怀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一、研实情 数据支撑强教学
为精准设计支教课程,团队前期开展了扎实的健康调研。核心发现精要: 调研显示,成都当地居民存在高油烹饪(超84%)、食盐易超量(约28%)、主食偏精细(超66%)及常食腌制食品(约46%) 等饮食习惯,青少年群体则突出表现为 体重认知偏差大、偏好辛辣重油(超62%)、蔬果摄入不足(超41%<200g/天)及含糖饮料/宵夜高频(均超28%)。
根据调研结果,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符合当地实情的支教课程,从饮食健康切入到体重管理,最后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健康科普课程。
二、护幼苗 急救课堂练真功
在忠孝村、新民村的儿童课堂上,团队成员化身“健康守护者”,带来沉浸式急救技能教学:
“火眼金睛”识险情: 通过情景剧表演和图片卡片,引导孩子们热烈讨论“什么是紧急情况?”——从他人晕倒、异物卡喉,到自己烫伤、流鼻血,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了快速识别身边风险。
“冷静应对”学求助: “遇到危险怎么办?”课堂上,队员们模拟不同场景,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练习清晰拨打120急救电话:“喂,120吗?我们在新民村村委会,这里有个小朋友摔倒了,头上在流血……” 稚嫩却认真的模拟通话声此起彼伏,关键求助技能得到扎实训练。
“小小医生”动手做: 实操环节气氛活跃。孩子们分组练习:用干净纱布为“伤员”包扎小伤口,头微微前倾用正确方法止鼻血,用流动冷水处理“烫伤”模型,甚至在海姆立克急救法模拟人上轮流练习背部叩击和腹部冲击。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成功后的欢呼,展现了技能学习的显著成效。
三、承匠心 榫卯课堂启智慧
联合忠孝村妇联,团队打造了一堂穿越千年的“非遗智慧探索课”:
“穿越时空”探奥秘: 队员们用精美的图片和动画,带孩子们“云游”应县木塔、故宫太和殿,揭秘这些宏伟建筑屹立千年的“骨骼”——榫卯结构。从宫殿斗拱到家中板凳、鲁班锁玩具,孩子们惊叹于“不用一颗钉子”的神奇,理解了“天衣无缝,千年不衰”的智慧精髓,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话匠心”悟精神: 课堂引导孩子们思考:“一块块木头严丝合缝的背后,需要工匠们具备什么品质?”孩子们踊跃发言:“要很细心!”、“不能着急!”、“要一直想办法做到最好!”。在讨论中,“专注、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印入孩子们心中。
“巧手鲁班”显身手: 最激动人心的是鲁班桥拼搭挑战。孩子们两两一组,在支教队员的细致指导下,仔细观察构件凹凸,反复尝试角度和力度。“老师,我这个卡住了,快来看看!”“哇!我成功啦!”课堂里充满了探索的专注与成功的喜悦。当一座座精巧的鲁班桥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传统智慧的魅力在动手实践中绽放光彩。
四、聚合力 校际携手育新苗
本次支教特别注重跨校合作,与西华大学“向阳花暑期护航队”深度融合,共绘儿童健康蓝图:
“智慧碰撞”研教案: 两校队员在新民村驻地围坐一堂,结合西华大学在社区服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共同优化了健康课程内容,创新了“健康知识闯关”、“膳食宝塔拼图”等互动游戏,确保课程既专业又有趣。
“并肩同行”授新知: 双方队员混合编组,共同主持儿童健康课堂。西交队员讲解科学饮食知识,西华队员带领跳起健康操;一起组织“认识我的身体”绘画活动,合作指导“七步洗手法”竞赛。孩子们在哥哥姐姐们的共同引导下,积极参与,笑声不断。
“携手筑梦”护成长: 两校团队联合开展新民村儿童健康基础调查(身高、体重、视力筛查、简单问询),并共同为参与儿童建立初步健康档案,记录下关键信息,为后续可能的追踪关怀打下基础。活动间隙,双方队员还与孩子们一起参与了一场特别的联合团课,围绕“青年服务乡村”的主题分享实践感悟,共同坚定了服务基层、奉献青春的信念。
本次“青医先锋”四川大邑支教之行,是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学子将医学知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融入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团队以前期扎实调研为基石,以精心打造的生动课堂为载体,以紧密的校际协作为桥梁,成功为当地儿童青少年播撒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种子,点燃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苗。孩子们在急救演练中的认真专注,在榫卯拼搭时的惊喜笑容,以及在健康游戏中收获的知识与快乐,正是交大青年服务国家、奉献基层最珍贵的回响,也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熊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