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拾遗青影,非遗寻根”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文化广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项目探寻之旅。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铜鼓,校领导、学院教师及传媒学院各专业学生共同参与,一同感受非遗大铜鼓的独特魅力。
活动首日,一场充满地方特色的非遗表演在云阳镇文化广场精彩上演。校领导及师生们齐聚一堂,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只见舞台上,民间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大铜鼓乐器,默契配合,时而激昂高亢,时而舒缓悠扬,将当地传统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演中,大铜鼓乐器那独特的音色和节奏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师生们对这一非遗项目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
表演结束后,实践服务队的学生们怀着崇敬与热忱,围坐在非遗传承人身边,虚心求教大铜鼓乐器表演技巧。传承人耐心地从乐器的构造、音阶音色到演奏手势、节奏把控等基础内容逐一讲解,同学们边听边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细节。传承人强调:“大铜鼓乐器表演不仅是一种技艺展示,更是对先辈智慧的传承,每一个节奏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番话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
随后,经过简短培训,同学们跃跃欲试,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上手实操。起初,大家动作稍显生疏,音符也有些凌乱,但在不断练习和传承人的悉心纠正下,渐渐地,一些同学开始能够完整地演奏出简单的曲目。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同学们的热情和进步让传承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实践队成员小张感慨道:“以前只是在视频里看到过这类表演,如今亲自上手,才发现背后需要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和耐心,非遗文化真的太有魅力了!”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与挑战,实践队对不同年龄段的非遗传承人领队以及学院的领队老师进行了深入采访。采访过程中,老一辈传承人回忆起往昔,从最初学习技艺的艰辛到四处演出推广的历程,再到如今面临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困境,话语间满是感慨与忧虑。年轻传承人则分享了他们为创新和推广非遗所做出的努力,如将大铜鼓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尝试线上直播展示等,展现了新一代对非遗传承的新思路。学院领队老师也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专业知识与非遗保护相结合,为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创新贡献专业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的师生们亲身体验了非遗大铜鼓的独特魅力,更增强了他们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相信在未来,这些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