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贯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展现青年学子挺膺担当、不负韶华的精神品质,实践团成员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深入实地考察,通过调研蚕桑智慧农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现实案例,了解乡镇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担当,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由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学生与商学院学生组成的 “智汇商略,蚕韵西山” 乡村振兴实践团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进行学习调研。
企业发展,根植历史谋新篇
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总经理舒悦的热情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参观了文化园内的文化馆。馆内丰富多样的展品、珍贵的历史相片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全方位呈现了苏州蚕桑文化的发展历程、太湖流域独特的蚕桑特色、震泽蚕桑丝绸产业的发展轨迹以及 “太湖雪” 品牌的成长故事。团队成员们在参观中了解到,费达生女士创办了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一生奉献中国蚕丝业,为苏州蚕桑文化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太湖雪已成功在北交所上市,不仅带领中国蚕丝业迈向了世界舞台,更成为了苏州吴江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向外界展示着当地蚕桑产业的辉煌成就。
产业融合,传承文化育融合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太湖雪始终秉持着传承文化、融合创新的理念,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企业不仅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还将传统蚕桑产业与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推出了服饰、手工艺品等多元文创产品,形成了特色的蚕桑文化旅游、研学项目。通过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蚕桑科技,改造传统促生产
在对太湖雪蚕桑科技厂厂长张小伟的采访中,学生们了解到了太湖雪企业在蚕桑科技方面的创新举措。从现代化蚕室的建设到温控技术的应用,太湖雪不断推动技术革新,打破传统自然条件限制,灵活把握养蚕育蚕周期,实现多轮养殖,增加产量。工作人员还向实践团展示了不同生长龄段的蚕宝宝以及蚕丝的提取方式,使同学们对蚕桑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村振兴,提供就业共发展
太湖雪企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舒总介绍到,企业在吸纳当地劳动力的过程中,将传统的家庭作坊升级成集中统一的生产工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当地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下,乡镇的年轻人和家庭纷纷受益于这个良性循环,形成了政企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通过此次活动,河海大学的学子们深入了解苏州蚕桑文化的历史脉络与蚕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态势,感受到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学生们进一步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拓展视野,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次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实践平台,让他们走出校园,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这也启发着他们去思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受到这样的实践活动的感召,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乡村共同成长,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子们将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文字:朱家仪 图片:徐昊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