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核心主题,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其中包含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66个、国赛精选项目40个,竞赛领域广泛覆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术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马辰昊
来自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马辰昊参与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的竞技比拼。在谈及该项目时,马辰昊表示,其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为智能产线优化与运维模块。该模块要求将调试完毕的产线与MES(制造执行系统)相连接,按照自动化流程完成节拍优化,以并行作业模式实现4件产品的生产加工,并借助数字孪生系统达成虚实联动。这一过程对产线系统的稳定性、通讯连接的顺畅性及节拍设置的精准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考验着参赛者对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保障本次参赛准备工作的高效推进,马辰昊制定了系统性的训练计划。在备赛期间,他对技术文件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一方面,对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巩固强化,提升熟练度,尤其聚焦“智能装备应用”“数据贯通”等核心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尚未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从原理层面入手开展深度学习,逐一突破技术难点,并通过实践练习逐步掌握运用,同时在综合训练中排查知识与技能漏洞,及时补足短板。为进一步助力其备赛,马辰昊所在单位还邀请了多领域的技术技能专家开展专项培训,在竞赛经验分享、心理状态疏导等方面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马辰昊提及:“在选拔赛结束后,我与教练员、备选选手共同学习、携手成长,彼此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共同追求进步,这一过程所传递的温暖与力量,比最终的竞赛结果更令人动容。而这种团队协作模式,也与智能制造场景中‘人机协同、团队协作’的工作理念高度一致。”
航天事业作为我国的“国之重器”,始终在引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提升与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其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的落地成效。在马辰昊看来,“工匠精神”是对专业领域极致追求与坚定坚守的体现;“技能报国”则是将个人技能发展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使命担当,二者在本质上是“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的深度契合——“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内在的职业信仰,“技能报国”是技能人才外在的行动方向,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核心指引,也与国家“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统一。对马辰昊而言,这些理念不仅重新定义了职业价值的内涵,更塑造了他“以精湛技能为傲、以行业贡献为荣”的职业认知与行动准则,激励着他在航天智能制造领域持续深耕。?
马辰昊总结道:“本次大赛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自我展示平台,助力我实现了从单一工种技术人员向交叉学科、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转变,使我能够系统学习并掌握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而这一转变恰好响应了国家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在智能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懂技术、会操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存在迫切需求——据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将到达900万人,人才缺口预计为450万人,且缺口仍在持续扩大。马辰昊认为,唯有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与对职业的热爱,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与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在工业软件操作、智能产线运维、数字孪生应用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方能真正践行“技能照亮前程”的理念,在助力国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贡献技能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