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27日下午15:18在新华医院逝世,享年87岁。
孙鑫同志1938年7月生于江苏扬州。1960年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从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79-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1984年,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加拿大Alberta大学、日本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都留下孙鑫同志学术交流的身影。1991年,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校长奖和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奖。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鑫同志学术造诣深厚,长期从事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研究工作。他将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结合,研究有机光电功能的机理,是国内有机光电子理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际上也享有广泛的影响力。他发展了π电子关联理论,澄清了高分子中关于共轭结构来源的争论。他在理论上预言了孤子存在一类新的振动模“Staggered mode”,并在十年后获得实验的证实。他提出了高分子具有“负极化”等一系列独特的光电功能。他解析计算出相变理论中的临界指数δ,从而验证了全部Scaling等式。他的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被众望所归地推选为有机光电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国际合成金属会议”第十二届主席。孙鑫同志的系列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孙鑫同志热爱三尺讲台,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他主讲过《普通物理》《大学物理》《低维凝聚态物理》《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众多课程,其中《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还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他讲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深受学生的爱戴。孙鑫同志撰写的18万字的专著《高聚物中的孤子和极化子》被多次印刷,引领一大批青年学人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孙鑫同志作育英才、桃李天下。他培养了约60名研究生,并积极指导本科生。他还利用假期给学生讲授暑期课程,面向大一学生讲授“书院新生研讨课”。他指导的博士生学位论文曾获评“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和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少学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
孙鑫同志把深深的热爱都献给了科学研究。荣休之后,他一直坚持每天下午步行到恒隆物理楼上班。古稀之年,他仍在思考“对称破缺”等物理学深层次问题。耄耋之年,他还在《Chemical Physics》上发表学术论文,谈论“绝热近似”。
孙鑫同志一生爱党爱国,心系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始终关心关注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人低调谦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复旦物理,从1955年进系读书,无怨无悔地扎根复旦物理70春秋,用热爱与坚守书写了学术与教育的华章,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引领一代又一代学子成长成才,以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推动复旦物理去攀登一座座高峰!
孙鑫同志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立德树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他的离去,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是复旦大学的重大损失。
孙鑫先生千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