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10月26日,南昌大学举办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第二次集中大课暨全校领导干部(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集中学习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讲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以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辅导报告。

10月27日,南昌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学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罗嗣海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长陈晔光院士列席会议。
罗嗣海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提高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深刻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要带头学、系统学、深入学,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要对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强化战略谋划,科学擘画学校“十五五”规划。要精准发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十四五”规划等工作,圆满完成年度任务。要精心部署安排,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强化学习研讨、宣传宣讲、研究阐释、学以致用,务求学习成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强大动力。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南昌大学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安排》。
校党委委员、职能部门、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南昌大学师生热议
南昌大学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将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办学实践,锚定目标、乘势而上,笃行不怠、奋勇争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南大力量。
校党委书记 罗嗣海
在“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出总动员、作出总部署,意义深远、催人奋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江西发展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南昌大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谋划和推进好“十五五”学校事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双一流”攻坚,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深拓服务贡献维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把全会在关键时期作出的关键部署转化为关键作为,增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生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南大力量。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 周曼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为我们坚守育人初心、奋进新征程注入新动力。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重要遵循,坚决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运用党建引领这一重要法宝,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时,紧扣全会“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抓实党校主阵地建设,把全会精神融入党性教育课程,通过专题培训、实践研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引导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况学文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谋划了“十五五”时期发展的关键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明确了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关键举措。发规处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大家深受鼓舞并表示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系统贯彻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与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深度融合,为学校“十五五”时期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谱新篇,为加快建设“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战略支撑和制度保障,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 李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十五五”发展作出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双一流”建设是服务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与建设模式,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区域引领力、科技支撑力、人才贡献度,为强国建设、江西发展贡献南大智慧与力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吴超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结合教育领域和工作实际,我深感推进教育国际化是题中要义,亦是时代使命。我们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办学格局。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高水平合作办学、科研协同,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未来工作中,将着力构建更全方位、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平台,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跨文化视野中增长才干,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开放活力。
科学技术处处长 陈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要抢抓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前我校正在编制“十五五”科研规划,正以全会“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求为根本遵循,将“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确立为核心目标,一方面通过深化“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的评价激励改革,重塑“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并重”的组织模式,夯实创新基础、激活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专项培育计划、优化平台体系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同时还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科技创新为引擎、产教融合为纽带、社会服务为根本”的协同体系,切实提升学校对原始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与影响力。
社会科学处副处长 陈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全会强调,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同时,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这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定决心,旨在通过文化创新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通过文明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力。
保卫处处长 张自峰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作为高校保卫工作者,深知校园安全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我们将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把全会精神切实融入安全保卫工作全过程。聚焦政治安全、消防安全、校园治安等重点领域,强化风险预判和源头治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持续推进智慧安防建设,提升校园安全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深化校地协同联动,筑牢群防群治防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雷振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精准部署,深刻回答了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绘就了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凝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在深刻领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紧跟思政课改革创新态势,紧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充分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更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奋斗的青年人才。
物理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 徐剑强
围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和安排,为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党委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最重大政治任务,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和交流,引导全院教职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学以致用;将紧紧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心工作,继续以更强定力和更实举措深入推进学院党建双创工作和品牌建设,不断强化党委政治引领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深入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食品学院党委书记 温平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食品学院党委书记,我备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立足食品学科,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深刻把握“大食物观”内涵,主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战略,以强化高水平学科内涵建设为核心,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将论文写在服务产业升级的第一线,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浸润红土情怀的实干姿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南大食品”生动实践。
际銮书院副院长 谌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令我深受鼓舞,更觉责任重大。我将自觉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要求,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化学深度融合。聚力攻关柔性有机光伏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轻质、高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寻求原创性突破,推动科研成果向支撑江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升级的有效转化。积极推动科教融合,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着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果和扎实的科研进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玉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为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而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谋划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学科专业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与AI等新兴科技交叉融合,加快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强化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服务、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切实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人文学院辅导员、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百佳案例获评者 张志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肯定“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的辉煌成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愿将国家发展的“大叙事”转化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小课堂”,引导学生把学习成长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展望“十五五”,我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铸魂育人使命,引导青年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特别表现奖”获得者 王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感振奋,更觉责任在肩。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将其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以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鲜活案例回应学生关切,教育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同时牢牢把握思政教育主阵地,注重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此滋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充分引导学生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香樟博声”宣讲团讲师 沈祥羽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身处伟大新时代,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将始终牢记“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的校训精神,深耕专业领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不仅要求我们练就过硬本领,更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理论坚定引领行动自觉。我坚信,唯有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属于我们南大研究生的智慧和力量。
玛丽女王学院2021级本科生、2025年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 张益玮
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我将在专业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主动适应医学发展新趋势,夯实理论基础,精进临床技能,努力成长为兼具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的卓越医学人才。同时积极践行医者初心,参与基层医疗实践,将所学服务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守护生命。我将牢记嘱托,以科技自立自强为驱动,以报效国家为志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南大医学人的青春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