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智”提“质”
2025-07-28 11:36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作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健全协同联动体系、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强供需匹配体系等,推动就业工作增“智”提“质”,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聚焦重点任务,健全协同联动促就业工作体系。强化高位推动,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定期召开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出台《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校园招聘会备会制度》等促就业文件,分级压实工作责任,把握各阶段工作重点,形成“全校抓就业、全员促就业”的良好格局。深化访企拓岗,严格落实访企拓岗“两个100”要求,积极拓宽岗位渠道,由传统的“访企”拓岗延伸为“访市、访县、访园区”拓岗,扩大就业市场版图,提高拓岗效率,全校共走访地市16个、园区20个、企业500余家,拓展就业岗位6000余个,累计帮助700余名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坚持“每周一小场、每月一大场”,举办规模以上“双选会”、行业组团招聘会30余场,专场宣讲会60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细化就业帮扶,落实“宏志助飞”帮扶行动,将家庭经济困难等毕业生就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一对一”帮扶原则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帮扶台账,抓实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各环节;由校院两级领导组成17个家访“行动队”,分赴困难群体毕业生家庭开展家访、慰问及送岗上门,推动科研助理、教学助理、行政助理等政策性岗位向困难群体毕业生倾斜。

  强化AI赋能,多路径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强化数据驱动,构建全景画像,推动教务、学工部门协同联动,打通“智学桂电”“第二课堂”等育人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学生课程成绩、技能证书、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测评等多维度、全周期信息,精准构建毕业生画像,提高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和政策帮扶的针对性、匹配度和有效性。强化智能匹配,打通人岗对接“最后一公里”,对接教育部“24365招聘平台”和校本招聘数据库,实时抓取市场上岗位需求变化情况,建立“区域—产业—岗位”需求模型,开发人岗智能推荐系统,基于毕业生画像与用人单位岗位画像(行业、薪资、技能要求等标签),利用协同过滤算法等技术,实现人岗“一键匹配、分级推送”,2025届毕业生推荐岗位匹配度达85.7%,简历投递效率提升3倍。打造“AI+”沉浸式课堂,提升就业实战能力,开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等14个微专业,其中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专业招收的2025届毕业生均已全部就业;研发简历智能诊断工具,根据简历排版、关键词等要素,自动生成简历诊断报告,并给出优化建议;搭建涵盖500家以上企业面试题库的“AI面试训练舱”,通过语音识别、微表情分析等技术对学生的面试表现打分,自动生成面试分析报告,并给出改进建议,提升毕业生简历初筛率、面试通过率。

  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建强学科专业及供需匹配体系。紧盯产业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重构核心课程群,嵌入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模块,组建跨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共享实验室平台资源,建强电子信息学科链和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就业反馈优化招生计划与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撤销专业8个、停招专业1个,增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专业9个,2025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近80%。深化产教融合,打通供需堵点,与桂林市共建投资超过20亿元的“花江智慧谷”,与南宁市共建南宁研究院,引入100余家企业协同育人,搭建全方位科创实践平台,实施“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机制,定期面向学生发布企业科研项目库,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科创成果转化落地,多维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及企业适应能力。定制培养人才,精准供需匹配,与华为联建鸿蒙、鲲鹏人才培养体系,共建集成电路制造微专业,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联合企业共同研究制定课程体系,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为学生讲授最新的前沿技术和知识,通过订单式培养、定向式推荐等多种形式,贯通人才培养与输送,近三年向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输送毕业生1.2万余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