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全员参与、全链条协同、全方位跟踪推进就业责任清单化、就业育人体系化、就业服务精准化,千方百计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员参与助力,就业责任清单化。全面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或校务会研究部署就业工作,连续四年将就业工作列为学校年度攻坚克难重点任务,出台系列标志性成果认定和奖励方案,激发就业工作热情;制定《构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三年行动方案》《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将就业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深度融合。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完善就业工作定期督查、末位约谈制度,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重点内容,同评奖评优、绩效考核、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分配等贯通联动,以高质量就业检验高素质人才培养成效。强化就业育人队伍建设,成立大学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统筹优化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制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方案》,打造“就业工作人员、学工队伍、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知名校友”就业育人队伍,在访企拓岗、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困难帮扶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全校抓就业、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
全链条协同护航,就业育人体系化。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为指引,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和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减招停招不适应市场需求专业6个,新增专业6个;充分调研就业市场岗位需求,靶向开设“微专业”“微课程”群,专硕培养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联动,全面提升毕业生社会适应度,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强化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观念引导,把就业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书记校长新生入学第一课、国旗下的公开课、毕业生党课等多途径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事业观;实施“导航计划”,设立基层就业培育项目10余个,专题开展国家及地方政策性岗位招录宣讲、备考培训,鼓励学生主动投身艰苦地区、重点领域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健全求职供给体系,完善以大型双选会为主体,重点单位宣讲会为补充,网络招聘会、区域性专场招聘会、行业特色招聘会为辅助的多维立体就业市场,挖掘政策性岗位,为毕业生参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提供便捷服务;整合就业资源,走访全国20余省市医药产业集聚区、18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合作单位120家,签订校政企合作协议60余份,新增就业基地30余个,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全方位跟踪指导,就业服务精准化。以人工智能赋能就业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平台”,集成精准推送、AI生涯测评、AI简历诊断、AI面试辅助等功能模块,实现就业信息实时发布与共享,累计为毕业生推送岗位信息超10万条,AI工具辅助优化简历超5000份,开展模拟面试超3000人次,全面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深化调研分析,提高就业服务科学性,坚持问题导向,以季度为周期开展就业市场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建立就业进展环比周报、同比半月报机制,构建就业风险分级预警、分层响应、分类施策体系;通过系统分析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行业流向、岗位薪酬等数据,形成《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因时因势优化就业政策决策。织密就业帮扶网络,落实未就业情况“一口清”制度,实施“五导”工作法,即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岗位推导、过程督导,推进“充分就业、满意就业”;重点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工作台账,优先提供指导咨询、优先推荐岗位、优先组织培训和就业实习实践;落实“多对一”帮扶责任制,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