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英两国博物馆领域的学术研讨与经验分享,2025年9月29日,北京市文物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跨越文化的桥梁”项目中英博物馆研究交流研讨会,搭建两国文博行业对话合作平台,助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庆成宫举办。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更名庆成宫,并改建其连廊与墙体形成今日格局。庆成宫建筑群坐北朝南,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头宫门、二宫门、正殿、后殿,院落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宫门与配殿。庆成宫在明代时,是供皇帝在举行先农祭祀前斋戒的场所。清代经改造后,成为皇帝耕耤礼成后赐茶、行庆贺礼的场所。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北京市对外传播交流中心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组织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来自巴西、德国、坦桑尼亚等13个国家的留学生、参与“京彩文化”高校学生代表及青年人才代表等共计40余人参与其中。
研讨会前,特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讲解老师为参与活动的专家、青年学者及学生代表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实地参观,他们对中轴线、先农坛及古建馆的现状、历史及独特价值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交流研讨会上,围绕“重思中英遗产的未来”这一主题,中外专家及青年学者们相继登台作主题演讲,发布国际联合科研成果,剖析遗产管理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方围绕创新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为遗产管理提供多元思路。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文化遗产教授、英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文化领域非执行董事麦克·罗宾逊(英国)以《重思中英遗产的未来》为题作主题演讲;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研究馆员张敏以《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先农文化的传播》为题作主题演讲;清源文化遗产保护团队传播教育中心安南旭以《多元社区参与下的遗产教育与数字化中国实践》为题作主题演讲;北京语言大学新汉学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博士研究生麦克·勒鲁以《卢浮宫与国家博物馆的比较》为题作汇报;Image. ai CTO, Ta-f/Fakeart联合创始人宋雨函以《数字文博:让文博在云端活起来》为题作案例分享;电影特效和3D动画行业资深制作总监、美术总监和AIGC负责人马屹锴以《陕文投书画垂类AI应用》为题作案例分享;在座的青年人才代表及高校外籍留学生代表踊跃发言,积极和与会专家互动。
此次活动以庆成宫历史文化为纽带,搭建了中外遗产管理交流的桥梁,不仅加深了中外专家学者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知,更推动了遗产保护经验的互鉴互融,为后续跨文化遗产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